广东的开发商将为囤地行为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除了一笔土地闲置费外,今年起,他们还得支付比以往多两倍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这跟土地升值的惊人速度比起来,仍“不足为道”,开发商将仍能获取暴利而继续囤地。
2007年房地产的税费调控新政落地的第一炮竟然如此低效,不得不令人对“土地調控年”的走向心存质疑。
今年1月1日,提高二倍的土地使用税和提高一倍的土地使用费政策正式开始实施。2007年房地产的税费政策调控正式启幕。近日广东省财政、地税部门联合转发了一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对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税缴纳时间、共有经营性房产的房产税纳税人以及免征土地使用税等有关政策问题进行了明确。
但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实施新政策的目的是想逼开发商把手里囤的地尽快拿出来开发,但对比起土地每年的高额增值,最低1.5元/平方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简直“不值一提”,对开发商的囤地积极性影响甚微。
据了解,从1998年至今的近20年时间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额标准一直未做调整,与目前的物价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再不调整将不利于加强宏观调控”,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系主任杨卫华认为,提高税额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土地闲置的费用,“促使开发商加快土地的使用”。
有开发商囤地超过15年
在业内看来,闲置土地与囤地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遍及全国的囤地现象在珠三角表现尤为突出。2006年,和记黄埔在东莞的附属公司因闲置土地两年多,被当地国土部门罚款7915万元,这被视为有关部门“动真格”的信号。深圳去年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人们对“囤地”这个名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据了解,从2004年~2006年10月,深圳共批准房地产用地435宗,但已开发完成及部分开发完成的用地只有92宗,大部分的土地仍囤积在开发商手里。
广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广州市政府近几年不断加大闲置土地的回收力度,仅去年便收回131宗,用地面积共205.65公顷,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受影响的也只是已无开发能力的小企业,大开发商手里无法估算的储备用地依然“毫发未损”,有些土地的囤积时间甚至超过了15年。
土地使用税税额太低
广州从2005年5月1日起开始对闲置土地征收土地闲置费,额度是地价×1.2%/年,费用不低,但开发商有很多办法避免土地被归入闲置的范围,从而省去了这笔钱。
城镇土地使用税则是开发商避无可避的,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跟土地升值的惊人速度比起来,即便税额已提高两倍,仍“不足为道”。
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近两年,广州某些郊区地块的楼面地价已上涨了二倍。假设该地块的总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两年前购地时的楼面地价是600元/平方米,目前上涨至1800元/平方米,土地使用税的税额是1.5元/平方米;那么开发商囤地两年要支付的土地使用税是10万×1.5元×2=30万元,土地增值的数额则是(1800元/平方米-600元/平方米)×20万平方米=2.4亿元,即使是按最高额度30元/平方米征收,开发商仍能有1亿多元的利润。“这个税额还是太低了,对开发商的囤地热情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广州德行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晓军表示。
新税控措施将陆续推出
有学者认为,“连对这种小税项都不放过,就可见中央对土地控制的重视,相信今后将会推出更多税收调控手段,以提高用地成本”。
在内地设厂的工业总会副会长刘展灏也对香港《明报》记者坦言,面对国家调整经济发展策略,以往备受优待的港商,将被陆续收回优惠政策,这是毫不出奇的,“预期各种税项还会陆续有来,大家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地价可能反被推高
“土地使用费提高一倍,土地使用税提高二倍,而目前可用于招拍挂的土地相对较少,高价拿地的状况并无实质性改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土地成本的三大要素无一例外都在上扬,“导致房价上涨已是一种现实。毕竟地价是房价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不过,以提高土地成本为目的政策,引来不少争议。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甘藏春曾透露,从今年起,“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标准”提高一倍、“征地补偿费”提高一倍、“土地使用税”提高二倍后,地价因此可能增加50%。
投资者热情不减
包括国际基金和香港开发商在内的投资者认为,有关部门持续进行的宏调措施将不会强硬到打击他们的购买兴趣。香港房地产基金盖特韦的负责人古德温·郭说:“我认为,这些措施针对的大多是依赖短期快速交易、投资目光比较短浅的投资者。我们看得更长远些。”
“外国基金对中国房地产感兴趣主要是因为这个部门相对较高的增长率。”香港《南华早报》引述花旗银行驻香港房地产投资部门负责人埃德蒙·霍指出。“这个市场的短期波动不会打击投资者的热情,因为他们通常着眼于5~10年的长期投资。”
“进入2007年,上海内环和中内环之间的楼价微幅上涨,出乎很多人的预料,特别是二手楼的上涨尤其明显。一方面是严政频出,另一方面却是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涨幅惊人,诸多城市楼价涨势不减。我的判断是,2006年宏调不能打压楼市。”长江实业执行董事赵国雄说,“外资的信心比起我们就更足了。近期大摩购买了上海徐家汇区的几百套高档住宅,一下子拉动了上海当月内环的物业成交价格,力量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