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冲高贷款规模,因对当年利润几无贡献,且增加来年的盈利压力,本是银行业的大忌之一,而在2008年的冬天,这一大忌却被某些银行“视而不见”。
“(今年)四季度开始出现有银行冲(贷款)规模的现象,在前面贷款比较紧的情况下,手里有不少客户,现在有了额度就赶紧放出去。”12月9日,农业银行某分行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今年年底,多做一点贷款的想法是肯定有的,且不止是一个银行这样想。”同日,一位银行监管官员表示。
在国务院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出台后,某大型银行一级分行还在财务政策上大开绿灯,打消分支行对年底做大贷款规模影响当年利润的担忧,目的是保证年内的信贷投放。
银行“反常”举动的背后,一方面是看低明年盈利增速,另一方面是对分支机构业绩考核重心的转变。
“今年是银行盈利最好的时机,以后很难有了。到明年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净利润增长不可能这么好了,肯定会在计划编制上有所保留。”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部门负责人直言,“明年银行主要是保增长,而不是保持今年这么高的增速。”
在业内人士看来,部分银行敢于在年底做大贷款规模,必将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的“输血”力度,且时间安排得以提前,提振经济的效果将更为明显。
淡化利润指标
“在经济周期低潮的时候,降低净利润增长考核指标是必然的。”12月9日,某大行总行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个时期要看银行整体抗风险的能力,不良增加是否得少一些,在过去几年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埋下了隐患。”
显然,这样的理性认识符合监管部门的导向。
近期,在银监会召集的大型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会议上,银监会高层向在座的大行一把手提出,2009年的业务和利润指标要合理和科学,不能一切围绕“利润”指标转,要调整到对分支机构业绩考核指标的重心,从主要考核利润过渡到主要考核管理,不给业务调整和结构优化制造内生压力。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各家大型银行要在年底前将明年的各项计划指标上报银监会,便于监管部门有一个总体了解。
“对明年的计划肯定会是比较保守的,在整个行业下滑的情况下,主要看与同业比较的情况,在同业横向比排名上升还是下降。”上述大行总行内部人士直言。
实际上,“银监会几年来一直强调,银行不要仅仅看利润指标,但因为前几年利润比较好,大家头脑很难冷静下来。而2008年的银行利润非常高,问题更为突出,因为明年利润必然受(经济周期)影响。”前述银行监管官员指出,“如果明年还过分强调利润,惯性地调增分支机构利润指标,一些基层行甚至没办法活”。
监管部门对中小银行也提出了类似要求。上周,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召集东部城商行举行座谈会。一位与会人士透露,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负责人在会上提出,要审慎做好今年的年终分配和明年的经营计划,把困难看重一点,经营计划更审慎一点,更保守一点,经营速度适当慢一点,综合化经营步伐更稳一点,利润目标更低一点:对于明年的经营发展计划,各行尽量保持与今年持平,不要有负增长。
而上述银行监管官员称,考核管理的范围较广,不仅仅包括操作风险的防范,重点是授信管理、风险管理等,因为明年的信用风险需要高度重视。
年底冲贷款规模
11月中旬,交行研究部曾预计2009年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增速13%-14%,增量为4万亿左右。
“近期,我们将明年的增量预期上调至4.2万亿至4.8万亿,原因是各方的积极性太强了,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也是如此。”12月9日,交行研究部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在前述银行监管官员看来,年底多放贷款,主要是各家大行均看好国家扩大投资的相应配套项目,尤其是投资资金来源较多的项目,银行总体认为风险可控,所以,希望抢占优势地位,对于其他领域还是非常审慎的。
不过,年底冲高信贷规模,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其一,“虽然明年贷款利差会缩小,但通过资产总量扩展,可以保证利润的增长。”前述大行总行内部人士称。其二,“明年不良贷款的绝对额有可能上升,现在银行也在观察宏观调控的效果,看能否通过资产总量的扩展抵补不良反弹的因素。”他分析指出,虽然不良贷款绝对额的分子上升了,但贷款总量上去了,也能降低不良贷款率;另外,现在不良贷款还很低,拨备很高,不良贷款的小幅度上升对利润的影响并不大。
“不过,冲规模主要是那些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前述股份制银行部门负责人称。
此外,“现在的问题是大企业、大项目的借贷欲望在下降。”上述农行某分行负责人称,“因为贷款价格有不确定性,现在处于降息周期中,7、8月份有些客户拿了贷款,但后来利息降下来了,现在压力比较大。”
在这位分行负责人看来,造成贷款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利率上升的时候,客户都会抢贷款,储备贷款在手里;而现在客户还要等一等,看看利率走势;二是企业拿了贷款主要是购买、储备生产原料,现在原料价格也处在下行周期,客户并没有积极性大量储备生产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