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丹东一共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已被暂停上市的丹东化纤,另一家就是曙光股份。
曙光股份全称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上市企业,以生产整车和汽车零配件为主。
与重组事件频频的丹东化纤相比,在公众眼里曙光股份知名度并不高,但在财务专家眼里,曙光股份却并不陌生。
翻开曙光股份历年财务报表,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一栏总是可以看到长长的关联方名单,而关联方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有同一股东控股的其他公司,有曙光股份旗下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还有两家联营公司,众多的关联关系一时让人没有头绪。
对于曙光的关联交易,外界对其利弊评价不一,有专家认为只有没失公允交易,关联交易就无可厚非。另外的专家认为,只要有频繁的关联交易,就可能存在利益输送,就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同行和股东利益就可能受损害。
不论哪种观点,都希望知道曙光关联交易真相,由此才能知道曙光的公司治理是否有待完善的地方。
关联交易是否正常?
曙光股份2008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关联交易一项中,购买辽宁黄海汽车集团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134,000万的货物,销售给辽宁黄海汽车集团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等关联方共1.6亿元的货物。本期其他应收款期末数较期初数增加50,043,271.29元,增幅33.68%,主要系公司增加对控股子公司丹东黄海汽车的往来款项所致。期末余额中应收关联方款项合计197,597,134.56元,占其他应收款总额的99.47%,其中合并范围内关联方金额197,597,134.56元。
由此可见,关联交易款项几乎构成了曙光股份全部其他应收款。
从公开资料可知,曙光股份的大股东是辽宁曙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曙光集团),曙光集团还拥有丹东曙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辽宁黄海汽车集团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丹东曙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而这些公司都是曙光股份的重要关联方。同时曙光股份还拥有凤城市曙光汽车半轴有限责任公司等15家存在控制关系的子公司。另外还有两家同时是上市公司的联营企业——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安凯汽车福田曙光车桥有限公司。如此多的关联方是不是造成曙光关联交易多的原因呢?
记者就此请教了华夏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郑军,他认为以曙光和各关联方的关系来看,产生关联交易较多也是正常的。
曙光股份独立董事杨月梅向记者解释,汽车行业里,产业链比较长,曙光汽车主营的车桥和汽车零配件,主要供给东华客车和其他一些厂家配套零配件,这正好是福田汽车等企业需要的,这样就产生了一定的关联交易。另外曙光股份本身是集团子公司,同时下面还有一些子公司,这个庞大的集团体系自然产生关联交易,至于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在占总利润的比例,她认为如果关联交易数额大,肯定在利润里占的比重就比较大。
那么曙光汽车的关联交易额度是在正常范围内吗,其他汽车上市公司情况又是怎样呢?
同在辽宁的其他两家汽车上市公司金杯和松辽相关人士认为,如果公司主营收入主要来自关联方,说明公司目前没有业务拓展,关联交易数额越大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大,对公司发展越不利。也有可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掩盖亏损。
一汽夏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士认为,这个很难给答案,公司定期年报会披露相关关联交易情况,但各公司情况不一样,不方便对别的同行随便评论。据他介绍一汽夏利的关联交易占总营业额的百分之十几。
长春一东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认为各企业关联交易情况不一样,例如长春一东的二股东就是一汽集团,一东主营业务的前身就是和一汽集团的合资企业,这样合资生产的汽车离合器产品主要供应给一汽,关联交易就比较多了,占了40%-50%。他认为公司结构和运营模式都不一样,曙光的关联交易可能因为产业链拉长。
“但我们的供应商就没有他们这样的情况”。曙光股份的关联交易主要包括集团与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与子公司间的相互担保;购买产品和销售货物,以及公司间的土地租赁。其中曙光股份一直从子公司购买一定数量的零配件,并将整车出售给子公司和其他关联方。
拟整体上市减少关联交易?
8月6日,曙光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366.4万元收购公司大股东——辽宁曙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曙光集团)持有的丹东曙光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专用车公司)2.21%股权,从而持有专用车公司100%的股权。同时丹东曙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丹东实业”)以36.8万平方米土地和61,249平方米房屋向本公司控股子公司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丹东黄海”)单方增资。更重要的是,公告中还表明,曙光股份将在适当的时候,收购丹东实业持有的丹东黄海股权。
公告中指出,丹东实业以土地和房屋向丹东黄海单方增资,可以保证丹东黄海有稳定的经营场所,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关联交易。公司收购曙光集团持有的专用车公司的股权是为了减少关联交易,增加公司的投资收益。
对此业界分析曙光股份显露整体上市的操作迹象。对于曙光股份正在酝酿的这些资金变化,国元证券高级研究员姜海韬表示,这两项计划,从中长期来看,对上市公司本身肯定是有积极效应的,不仅是减少关联交易,对公司的长久品牌发展、盈利能力等都有着提升作用。更重要的是,此次成功操作,最终形成一个格局是,曙光股份把曙光集团旗下与车有关的资产陆续收归到了自己的旗下,显露出整体上市的迹象。
曙光股份独立董事杨月梅认为,公司在减少关联交易方面也在努力,比如这次买下过去租赁的土地。而对于整体上市的迹象她表示没有看到。董秘那涛也否认了集团将整体上市的说法。
曙光股份的关联交易的历史也可谓源远流长,事实上,曙光作为一个整车生产企业,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
曙光汽车的前身是 1984年由董事长李进巅成立的丹东曙光机动车配件厂,该厂于1988年更名为丹东曙光车桥总厂。1993年改制为丹东曙光车桥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公司进入国内三大轻型车车桥厂行列。在1995年,公司投资建立丹东汽车改装厂。在1999 控股重组成立了山东荣成曙光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汽车制动器有限责任公司之后,公司终于迈出了向整车制造业最重要的一步——于2002年8月份重组了辽宁黄海客车集团。
董秘那涛对于曙光关联交易的解释是,因为公司成立时,按照公司法规定必须有两个以上大股东,大股东拥有多个子公司,这就形成了曙光股份的历史背景。今年应收款增加是因为销售额比去年增加很多,他认为赊销额度增加不会带来财务风险。关联方按照市场价进行正常交易。
而且他认为关联交易占总额比例很小,应收款增加也不是来自关联方。但他坦诚地表示关联交易太多不好,公司也在进行减少关联交易的努力,对于今后的具体措施,那涛表示公司仍在考虑。
派红600万Vs5亿再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底上市以来曙光就一直实施大方的分红方案,几年来每10股分红最多达到3元,去年底的每10股派1元已经是历年最少分红。而在派出这笔总计600万元分红同时,曙光股份发行了不超过5亿元的短期融资债,让人怀疑高分红和关联交易是否都在为融资做铺垫?
因为按相关规定,没有进行派红的公司不得进行再融资,因而曙光股份的600万分红在外界看来,与其5亿再融资是微不足道的。
上月曙光股份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上半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紧缩货币政策出台、油价上涨等诸多因素给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公司1-6 月实现营业利润82,137,490.28 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4.72 %,主要是由于钢材等原材料上涨造成成本增加;实现净利润56,333,248.94 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7.73%。公司综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6.97%下降至11.91%,主要原因:一是由于钢材等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对公司产品成本造成影响;二是由于本期产品结构变化对产品毛利产生影响。
据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介绍,通俗地讲关联交易就是上市公司与关联人之间的交易。我国证券法律法规中的关联人主要指的是实际控制人。具体表现可以是控股股东、控股股东的下属公司等。产生关联交易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大多不是整体上市,这样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的环节,就具有了产生关联交易的条件。再加上控股股东主观上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所以就更加容易产生关联交易。
鉴于关联交易在现实中难以避免,我国的证券法规对于关联交易并没有禁止,而是要求将其纳入规范。所谓规范关联交易,就是要求关联交易的价格必须合理、公允,以此来保护非关联方股东的利益。即不容许上市公司高买低卖。
华泰证券分析师认为,关联交易是否合规关键看母公司对上市公司利润采用什么政策,是不是给母公司操纵上市公司利润提供空间,比如如果需要募集资金的时候,就有动机向相关联公司输送利润。取决于母公司的策略,怎样利用上市这个平台。至于价格界定是不是在公允范围,外界很难通过财报看出来。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辩证的看,关联交易链的纵深,某种程度上正指示了其上下游产业链的长、宽、高,在资产注入的年代,不啻为一把衡量未来价值的尺子。
但南开大学一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正是由于关联交易过多,因而导致一系列弄虚做假行为。因此,这位教授建议全国人大修改《证券法》,要求上市公司必需披露交联交易的价格和数量及付款方式。
同时,这位教授也建议,对关联交易没做到完全透明的上市公司,应限制再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