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服务|法规库|加入我们|联系我们

美国次贷危机深化 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 2008-09-19

·作者:刘诗平 白洁纯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时间:2008/9/19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提出申请破产保护,引发美国新一轮金融风暴,并迅速波及全球股市。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是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深化,美国金融业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怎样看待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它对我国银行业有哪些警示和启迪?

影响“立竿见影”

密切关注形势发展

一些中资银行持有雷曼兄弟相关债券及提供贷款,增加了人们对金融风险扩大的担忧,是中资银行股“立竿见影”巨幅下挫的主因之一。

截至目前,已经公布持有雷曼兄弟相关债券及提供贷款的中资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包括境外机构)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及与雷曼信用相挂钩债券余额共1.518亿美元;中国银行集团持有雷曼兄弟债券为7562万美元,中行纽约分行对雷曼兄弟及其子公司贷款余额5320万美元;招商银行持有7000万美元雷曼兄弟债券;兴业银行与雷曼兄弟相关投资与交易产生的风险敞口总计折合约3360万美元。此外,中国建设银行表示,正在核查是否持有与雷曼兄弟有关的债券。

“从银行已公布的规模情况看,中资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规模并不算大,因而对各家银行的资产质量影响不大,处在可以控制的水平,雷曼破产对中国银行业更多是一种心理影响。”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如此分析。

中国银监会新闻发言人廖岷表示,美国金融市场动荡并不会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中国银行业能够经受住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

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

应“齐步走”

有关专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进一步加深,暴露了金融创新的漏洞与金融监管的缺失。当前我国一些银行正在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次贷危机警示中国银行业在大力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说,混业经营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再次将监管的全球性协调提到重要位置,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加强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同时在当前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国内几大监管机构间应建立较好的协调机制。

不久前披露的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显示,得益于银行创新能力的提高,中间业务成为各银行经营的亮点。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银行要把握好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关系。一方面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不能因噎废食。另一方面创新一定要跟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相匹配。

应格外关注

房地产信贷风险

房地产市场泡沫是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从美国次贷危机来看,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掩盖大量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当前我国部分房地产企业也出现了销售额负增长的情况,因而市场对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房地产信贷风险也格外关注。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罗熹说,美国次贷危机启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密切关注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重新检讨现行的住房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估计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大规模不良贷款的可能性。

事实上,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给予了高度关注,央行、银监会曾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严格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而各家商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对房地产贷款的审批近来已表现得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