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服务|法规库|加入我们|联系我们

H股普征10%股息所得税 2008-09-12

·作者:于晓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表时间:2008/9/12  

H股股东们最近会突然发现,不仅手中的股票价格“节节败退”,就连稳到手的股息,也突然要被拿走10%。

这一切皆源于内地今年新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按规定,任何以非个人名义持有的股票,在收取股息时,均需要缴纳10%的企业所得税。

“任何非个人名义登记的股东,包括以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其它代理人或受托人,或其它组织或团体名义登记的股份,均被视为非居民企业股东所持的股份,所以,其应得股息将被扣除企业所得税。”9月9日,中国石油(00857.HK,)在H股派息公告中这样说。

同样的字眼还出现在中国平安(02318.HK)、中石化(00386.HK)等8只派发中期股息的H股派息公告中,派中期股息的交通银行(03328.HK,)非个人股东们,也只能拿到打了9折的股息。

问题在于,尽管香港个人投资者众多,但绝大部分却是经由证券公司、银行投资账户等渠道投资,甚至在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公司开户的散户,其股票名义上仍被视为结算公司持有,因此,均不属于个人持股,需要交10%所得税。

就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用了2天,恒生指数就被狠狠砸去1102点,跌幅高达5.4%。9月11日,恒生指数报收19388.72点,破近1年半来新低。

10%的借口

征收10%所得税究竟有多大威力?或许从如下几个例子不难看出。

汇丰银行(00005.HK)目前持有交通银行93.82亿股,每股中期股息0.1元,中期息9.38亿元,扣税9380万,近1亿;持有中国平安12.34亿股,每股股息0.2元,中期息2.47亿元,扣税10%为2468万元;持有中国铝业(02600.HK)3.12亿股,每股股息0.0522元,总股息1629万元,扣税163万。

仅这3只H股,汇丰就有超过1.2亿元股息被抽走!

而从中石油身上,德意志银行就将少收5170多万元,摩根大通少收的股息也超过800万。

这还只是对为数不多的几个大机构而言,对那些数以万计的名义上的“非个人”股东、实际上的散户来说,统计的结果必然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这10%的类“股息税”,无疑更进一步加重了他们对当前熊市的悲观情绪。

于是,有市场人士指出,这或许将成为市场疯狂沽货的借口。事实证明,9月10日和11日,港股的确陷入了一种令人震惊的恐慌抛售气氛中。

H股成了市场发泄的对象。

11日,国企指数暴跌439.37点,跌幅高达4.19%!在42只国企指数成份股中,仅有2只小幅上涨,其余40只H股则全线沦陷,资源股、金融股、能源股成为洗仓对象。

其中,上石化(00338.HK)跌8.8%,中石油跌4.44%,中石化跌4.11%,江西铜业(00358.HK)跌7.6%,兖州煤业(01171.HK)跌7.48%,洛阳钼业(03993.HK)跌7.31%,中国神华(01088.HK)跌6.38%,中煤能源(01898.HK)跌4.84%,招商银行(03968.HK)跌5.61%,财险(02328.HK)跌4.66%,平安跌4.33%,建行跌3.86%,交行跌3.86%,中国人寿3.65%!

事实上,不仅H股,整个香港股市同样哀鸿一片。

43只恒指成分股中,上涨的同样只有2只,下跌的则为41只,除上述板块外,大型地产股也未能幸免。

比如,向来抗跌性很高的中国海外(00688.HK),则以8.82%的跌幅成了当日下跌最深的成份股,信和置业(00083.HK)跌7.56%,恒隆地产(00101.HK)跌5.45%,恒基地产(00012.HK)跌5.03%,长江实业(00001.HK)跌3.95%,均列成份股跌幅榜前列。

当日,港股主板成交696亿港元,其中抛空79.73亿港元,抛空股份259只。其中,单中国人寿抛空额就高达6.96亿港元,占总抛空额的8.7%;此外,工行(01398.HK)也遭抛空6.84亿港元,占抛空总额的8.6%。

“港股已经陷入恐慌阶段,投资者投资情绪极差,对坏消息反映过激”,有业内人士担心,投资者似乎正对香港市场失去信心。

基金大规模出逃

除了投资者信心不断遭受重挫之外,业内人士称,最近内地房地产板块、金融股、基建股等板块被轮番“洗仓”,原因之一在于很多基金开始为9月底的基金赎回铺路。

由于目前全球股市气氛极为黯淡,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转衰,前景似乎越来越不明朗,因此,三季度末的基金赎回日很有可能成为投资者抽身的最后机会。

法兴资产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方君明表示,尽管现在距离9月底还有时日,但估计不少对冲基金经理已经开始趁市场流动性还在时快速出货,为季节性赎回准备。

数据中也可看出迹象。追踪几大经纪公司活动可以发现,在银行、保险、地产、石油、金属等重要行业中,作为市场主力,这些大行经纪商明显卖多买少,疯狂出货。

举例来看,11日,对银行股的操作中,花旗席位没有买入任何股份,反而卖出东亚银行(00023.HK)、工银亚洲(00349.HK)、中信国金(00183.HK);

摩根大通席位则只买入一次招商银行,却卖出了建设银行(00939.HK)、中国银行(03988.HK)、交行、恒生银行(00011.HK)和永亨银行(00302.HK);

而中国人寿、中国财险则成为瑞信席位的出货对象,中石油、中海外等多只重磅股处境也并不乐观,大多都被抛售。

事实上,从资金流向上也能窥见端倪。

汇丰最近对全球最大的12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进行了调查,这些基金公司包括联博投资管理、德盛安联资产管理、霸菱资产管理、德意志资产管理、富达投资管理、富兰克林邓普顿资产管理、汇丰环球投资管理、景顺投资管理、天达资产管理、JF资产管理、施罗德投资管理和法国兴业资产管理公司。

到今年第二季度末,这12家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420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基金公司所管理资产的17%,堪称基金“大鳄”。

而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些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大部分都不看好三季度的亚太区股市,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增持现金和债券。

“大概有44%的基金经理透露,他们会在第三季度减持股票”,汇丰称。

从管理资产分布看,这些大型基金的股票资产中,有17%是在亚太区,而其中,大中华区占3.5%。其中,股票资产占其所管理资产的35%,换句话说,这12家大型基金公司管理的42000亿美元资产中,有约2500亿美元投资在亚太区股市,其中超过500亿美元投在了大中华地区。

根据这些基金经理反映的数据,今年二季度,仅从这些基金大鳄手中流出亚太区的资金就高达285亿美元(约合),其中从股市上流走的更高达500亿美元!该数字相当于这些基金公司在亚太区内股票基金总规模的20%。

还有另外一组数据。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香港基金业总销售额和净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大幅下降了40.9%和98.1%!

其中,股票基金销售额大幅萎缩,总销售额由去年同期的209.8亿美元,大幅下跌至101.2亿美元,跌幅将近52%。

此外,有2.7亿美元的资金从股票基金中流出,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中华股票基金从去年同期流入18.2亿美元,转而净流出4.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