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晚上,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关于继续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通知》,从1月12日24时起,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分别提高0.12元和0.10元。与此同时,汽、柴油价格每吨降幅从395元和380元,分别缩水至180元和230元,折合90号汽油0.13元/升,0号柴油0.20元/升。
“师傅,来300块钱的税,95号的”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暴跌,国内油价实现12次连跌。在去年11月末之后,三次在调价窗口期消费税上调,冲抵了部分调整幅度。
其中,汽油消费税从1元/升提高至1.52元/升,柴油从0.8元/升提高至1.2元/升。
据记者统计,经过连续三次上调,目前成品油消费税已累计上涨约50%,从而使国内成品油税负比例增至45%左右。这意味着消费者每加一元钱的汽油,就包含0.45元的税。而这样的税负比例,虽低于英国、德国等西欧国家但已经高过日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48.79美元,这一价格是本月6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失守50美元关口的延续。而仅仅半年前,国际油价还停留在每桶100美元上方。现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跌幅则超过55%,创5年来新低。
作为一个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的国家,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显著降低了中国的进口成本,对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几乎是立竿见影。
为环境增税,你信不信
依据官方说法,税率调整是针对环境和能源问题,希望用税收的杠杆作用调节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撇开生产者不说,就消费者而言,按普通小轿车每百公里耗油8.5升,年平均行程1.2万公里计算,这三次增税算下来,每辆车每年增加的税负支出是530元,也就是每个月增加不到45元。就有车一族来讲,花了十几、二十万甚至更多钱来买一辆车,会为了每个月不到45元的额外支出放弃开车吗?何况,增税经过降油价的抵扣,成品油零售价还稍降了一点,按官方的逻辑,难道要一降油价就涨税,让成品油零售价一直维持在高位不成。
这样的理由本来就比较苍白,在巨大的税收利益面前,就更显苍白了。以本轮第一次消费税上调前和当前单位税额的差价计算,汽油与柴油每升分别上调了0.52元与0.4元,而去年两者的表观消费量约为1亿吨与1.7亿吨,那么一年增加的消费税高达1453.7亿元。税收是财源的重要入口,对于经济一直处于下行通道而财政紧张的状况来讲,这不算一笔小数目了,可以说增税动力充足。
上个月的资源税从价征收改革,具体税率由各省自己定,结果对煤炭财政依赖度越高的省份定的税率越高,明显是冲着增税填财政去的。这次成品油消费税频频上涨,自然也难逃嫌疑。
税收来回变说好的严肃呢?
一直以来,公众对“经国务院批准”的字眼并不陌生,在18个税种中只有3个是税收法定,其余多是国务院授权,尽管如此,财政部、税务总局短期内频繁上调成品油消费税的通知仍然引起一些人的质疑。
河北省律师韩甫政认为,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调整或决定汽、柴油消费税税率的通知,不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两通知,属于规范性文件并无任何法律效力,绝不能因为其中有‘经国务院批准’的概念,就可摇身一变成了行政法规,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无权以部委通知的形式决定消费税税率”。
对此,韩甫政认为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消费税的税目、税率,依照本条例所附的《消费税税目税率表》执行。消费税税目、税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其他任何机构、单位等,均无资格、无权利予以决定”。
在他看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两通知,属于规范性文件,不应因其中有“经国务院批准”的表述,就可变成了行政法规。
经济学教授李炜光称,国务院授出的权力应当是具体的,甚至是细小的,而且是有时限的,到时是可以收回的,不能大而无当地授给出权力,不能没有时限要求,更不能授出的权力收不回来,而且授给国务院的权力它不能转授给下属机构。在燃油税上,人大不作为,国务院转授权力,财政部自作主张,总之,全不在法定主义的道儿上。
9000亿成品油消费税去哪儿了?
据测算,去年底两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仅汽、柴油两项就将增加财政收入1100多亿元。有关部门表示,这些新增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统筹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然而,成品油消费税开征5年多,累计收入近9000亿元,财政部却从未公开过支出状况。透明度如此不堪,公众对“用之于民”的信心与理解,该从何而来?
希望有关部门在下一次上调消费税之前,首先通过负责任的公开宣解,让公众知晓相关举措的意义,其次按法定程序对相关条例予以修改,最后才公布执行之。如此才能避免“见财起意”之嫌。更希望有关部门逐步公开成品油消费税的支出情况,包括成品油消费税为环保做出的具体贡献。毕竟,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公众支持,而获得公众支持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财政透明度,让公众知道“钱”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