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否认沪港通延期 券商料10月底开通
港交所否认沪港通“延迟推出”
针对市场近日关于沪港通可能延迟推出的传言,港交所发言人18日回应称,沪港通的准备工作正按计划顺利进行,没有延迟。在决定沪港通的开通日期前,监管机构会评估整体市场准备情况。而于过去数周顺利完成的市场演习证明交易所的市场基建已准备就绪,这也标志交易所已完成为推出沪港通而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
沪港交易所刚刚于13日顺利完成了第二次全网测试。随后有市场传言称,由于沪港通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沪港通的正式开通时间可能较早前10月中旬的设想延迟。
18日,国泰君安国际主席兼行政总裁阎峰表示,相信沪港通的技术问题不大,10月底之前应可以开通,并称公司的系统已经完成改善,不清楚传言中所谓技术问题是否只出现在单一券商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截至目前,最有可能阻碍沪港通推出的,仍然是税费方面的问题。目前,海外机构投资者通过沪股通投资相关A股,如遇上市公司分红及送股,红利税如何征收、卖出A股时资本利得税如何缴纳等税收细节,仍未明确。
近日香港市场有传闻称,内地税务部门有意在沪港通推出的头半年里,免征资本利得税和红利税。这一方案尚未得到国内税务部门的证实。不过,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此前曾表示,关于税率问题有两个方向可以努力:一是与税务总局在税收政策确定后不再追诉过往交易。具体地说,未来在税收政策尚不明确的前提下,先期进行沪港通的交易,税收政策确定后保证对过往交易不再追诉;二是争取税费收缴系统的建设时间,即在税收规则确定后为两大交易所留下2至3个月税费征缴系统建设时间。
国内一位证券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考虑到税收整体的严肃性,在出台具体方案之前,免征的过渡性方案不无可能。(经济参考报(微博))
传沪港通推出头半年免征资本利得税及红利税
沪港通预定的6个月筹备期所剩无几,但海外机构投资者最关心的税收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近日香港市场有传闻称,内地税务部门有意在沪港通推出的头半年里,免征资本利得税及红利税。
对此,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阎峰18日表示,听说了这样的方案,但认为即使落实也仅属于暂时性的安排,税收及交收问题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盈利,希望可以有更长远的解决方法,否则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欲,但相信问题可以在开通前解决。
国泰君安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国泰君安国际18日举行沪港通策略交流会,阎峰在会上表示,目前沪港通开通最重要的挑战是税收及交收问题,海外机构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投资A股是否征收资本利得税问题目前仍未解决,而香港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税项会是其重要考虑因素,期望政府尽快解决有关问题。
目前沪港通仍有部分细节尚未明确,其中海外机构投资者通过沪股通投资相关A股,如遇上市公司分红及送股,红利税如何征收,以及卖出A股时资本利得税如何缴纳等税收问题,又是海外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此前有海外媒体担心,若沪港通按计划在10月推出,那么在短短一两个月内要完成资本利得税相关规则的制定,包括出台征求意见稿、国务院批准以及最终公布实施,且该规则不能违反相关双边税收安排,任务艰巨。
但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上月在港交所半年业绩会上曾表示,税务问题即将得到解决。证监会9月初在谈及沪港通相关的税收问题时也表示,由于沪港通税收问题涉及现行法律法规,政策性强、影响面广,既要坚持税收政策的公平性、严肃性,又要兼顾沪港通业务的创新性、开放性,相关税收政策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慎重决策。证监会正在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推进这项工作,争取相关问题的尽快解决。(中国证券网)
券商透露:沪港通双边额度将动态调控
“税收政策不明确一直是外资机构大规模增持A股的最大障碍。若迟迟无法解决,会直接影响外资参与沪港通的意欲。”国泰君安国际行政总裁阎峰认为,若最终出台的方案只豁免6个月的资本利得税,可能会降低沪港通对境外机构的吸引力。
从1994年国税局宣布对股票转让暂免个人所得税至今已长达20年,QFII和RQFII机构只能参考2009年对非居民企业所规定的10%企业所得税预提资本利得税。面对即将开放的沪港通,和影响更为深远的A股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模凌两可的税收政策已到了必须厘清的关键时刻。
沪港通开启在即,除了最关键的税收问题,市场同样关注“南北流动”的资金方向及其衍生出来的额度调控。阎峰在接受记者访问时透露,由于投资者的结构问题,港股通的2500亿元额度很可能无法用尽,而3000亿元的沪股通则很大概率出现“供不应求”;他预计,监管机构会根据市场供需动态调配双边额度,希望在开放资本账户的过程中引入更多资金。
同日,有“新兴市场之父”之称的邓普顿新兴市场团队执行主席麦朴思(Mark Mobius)在记者会上预期,沪港通的发展会循序渐进,只要资金不大幅流出A股市场,决策者就会增加计划的弹性。他表示,在原有QFII的基础上,会透过沪港通渠道增加A股配置。
利得税难题
记者了解到,业界普遍按照10%的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率预提10%的资本所得税。但今年以来,中资机构先后从香港税务局拿到了“香港税务居民证明书”,可以按照《内地和香港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豁免征收资本利得税,投资土地富有公司(至少50%资产为中国不动产)除外。
1月27日,华夏香港成为第一个借助内地与香港税收优惠豁免资本利得税的境外公司。华夏宣布旗下香港上市的沪深300指数ETF不再就基金进行资本的利得税预提;随后,南方东英、易方达香港和海通国际相继在2-4月跟进有关调整。
反映在资金净值上,回拨10%利得税预提的当日,华夏沪深300ETF的净值马上提高了1.75%,易方达中证100ETF的净值则提升了2.5%;4只规模较大的ETF累计回拨了3.62亿元。作为港股成交量最大的A股ETF,安硕A50在销售条款中明确说明,有一笔CAAP(A股连接产品)及A股的变现资本收益款项自ETF成立以来并未做出税项拨备;若未来开征资本利得税,将是“定时炸弹”。
“这是中资机构的特殊福利,并不适用于外资机构投资者。预提资本利得税会直接影响基金净值,应用到沪港通,外资不得不随时额外拨备10%的资本收益,还无法确定是否足够。”海通国际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章宜斌表示,资本利得税能否尽快厘清还会直接影响A股能否如期入选MSCI新兴市场指数。
今年3月,MSCI指数公司向国际基金经理征求将A股纳入旗下新兴市场的可能性。麦朴思第一时间表示反对,认为将A股纳入MSCI将使得这个指数失去意义。MSCI最终宣布计划流产,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不清晰的资本利得税政策。
前述基金经理表示,资本利得税牵涉国税局、财政部和证监会三方,各自的利益诉求迥异;若继续拖延,只会使得前后牵扯逾10年的利得税“雪球”越滚越大;但若马上开征,短期又难以厘定不同税率和追溯期限。
市场盛传,9月底出台的沪港通细则会暂时豁免6个月的资本利得税。对此,阎峰认为,沪港通是解决利得税争议的契机,机构客户更希望得到长期的承诺而非短期豁免。
“南北水”失衡?
“A股市场以零售客户为主,习惯于投资中小型股份,对港股通限定的274只大中型指数成份股兴趣不大。反观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对568只沪股通大型股具有重新定价的正面作用。”
阎峰坦言,沪港通运行后很可能会出现“南水”(内地至香港)额度用不完,“北水”(香港至内地)额度不够用的情况,料监管机构会动态调整双边额度分配。国泰君安特意为旗下客户安排了统一的“孖展”(保证金)账户,方便跨境融资融券。
他表示,对香港来说,沪港通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少资金流入香港,而是深化交易所的功能,加快人民币由结算货币到交易货币的转型,提高人民币的投资功能。
这种预测和日前里昂证券所进行的亚太区市场调查结果不谋而合。在受访的401名内地投资者中,77%对沪港通不感兴趣,其中50万元的最低账户要求是最大障碍。
高盛(日本以外)亚太区现金交易及股票主管Christina Ma对此有不同意见,她在接受外电专访时认为内地散户对港股通的投资热情将令人惊讶,他们习惯于自己作出投资决定,而非购买基金;对澳门博彩和科技股的需求会超出预期。
港交所否认沪港通延期 券商料10月底开通
9月18日下午消息香港《文汇报》昨日引述内地券商人士称,“沪港通”由于技术问题短期难以解决,正式开通可能延迟。不过港交所方面今天回应称,“沪港通”准备工作顺利进行,没有延迟,市场基建已经准备就绪。大型中资券商国泰君安主席兼行政总裁阎峰今天下午也在记者会上表示,据他所知沪港通技术上没有问题,相信10月底前能开通。
《文汇报》引述内地券商人士称,沪港通的正式开通日期将比此前设想的延迟,因为实际操作中有技术问题短期未能解决。香港券商界人士、立法会议员张华峰昨日也表示,沪港通目前仍有不少问题,香港券商和投资者也不熟悉内地的市场运作,如升跌停板机制,两地交易时段不同等。
不过港交所发言人今天下午回应香港经济通通讯社指出,沪港通准备工作正在顺利进行没有延迟,决定开通前监管机构会再评估市场整体的准备情况。港交所方面指出,过去几个星期市场演习都顺利完成,证明交易所的市场基建已经准备就绪,
国泰君安主席兼行政总裁阎峰今天在该行的沪港通活动时表示,据他理解沪港通没有技术上的问题,目前存在的只是税务交收问题,尤其是利得税的问题,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可能影响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兴趣,不过他相信,问题可以在10月底开通前解决。他还透露,上交所方面也对进度表示满意。他表示国泰君安系统已经完成改善,但不清楚是否少数券商仍有技术问题。
阎峰指出,未来沪港通北上的资金会比南下多,A股可投资数目也多于港股,相信在这个机制涉及上就是希望能让更多人民币回流内地,提高人民币的投资功能,也增强港交所的作用,有助于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他表示,在两地总额度用完后,应当有500亿人民币回流内地,
他透露目前内地人来港开户数目也在增加,今年上半年国泰君安的内地来港开户有7400宗,明显多与过去的约5000宗。他表示短期内券商之间会有较激烈竞争,但是应当只是暂时情况。国泰君安也正在研究为沪港通开通投资A股的孖展服务,因为A股可投资对象都是大型企业,风险比较可控,利润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