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NBC报道,世界银行首席运营官中国英德拉瓦蒂(Sri Mulyani Indrawati)表示,中国人口的城镇化是中国转变增长方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世行今日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城镇化的报告。英德拉瓦蒂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了目前增长方式的低效,他们力图减少对投资的依赖。城镇化成为了转变增长模式最重要的一部分。”
她预计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很大程度的政策调整,需要对土地政策进行改革,包括征收财产税作为地方政府收入,为城市人口提供服务。地方政府之前一直依靠卖地收入来推动城镇化发展。
“为了维持7.5%的增速,中国确实需要作出改变。他们需要改变整个大环境,不只是财政空间或融资能力,还包括向从农村迁到城市的人口提供这些服务的能力。”
中国官方在上周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其中详细阐述了中国政府的策略,即通过大举投资交通系统、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房地产和改革户口制度,在2020年底将中国城市人口从现在的54%增加至60%。
过去几十年来,城镇化一直是中国领导人的决策重点,最近新政策的出台推进了这一议程。新规划旨在帮助更多农村人口进城,改善其生活质量并提振整个经济。
作为新规划的一部分,中国官方计划取消户口制度,并放宽某些中小城市的限制,但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依然执行严格的户籍政策。
英德拉瓦蒂并不是唯一一个关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人。穆迪分析师Alaistair Chan表示,“中国的目标相当宏大,到2020年实现60%的城镇化是很让人称道的目标。”
“能否实现目标取决于中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如何合作。很多地方政府可能会为了自己的收入而抵抗改革。”
IHS环球透视的中国经济学家在上周的报告中表示,“新规划要求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城镇化的成本,从新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方面看来,这意味着政府可能出台新的企业税和个税。”
他指出,“除了社会保障之外,中央和地方政府还需承担新城镇居民的义务教育和保障性住房。”
他预计地方政府因此可能会寻求新的融资方式,包括发行市政债券。